随着盛唐繁荣留在人们心中的深刻记忆,初唐英雄的形象也在民间广为流传,以至传到了喜剧化、脸谱化、甚至漫画化的程度,有的已经变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俚语。譬如:“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”与“程咬金的三板斧”,就是其中的经典。前者是说程咬金劫皇纲和在瓦岗寨当混世魔王时,总喜欢埋伏在半路,突然杀出,吓退敌人,用来形容某事本来进行得很顺利,但冷不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,结果把事情给搅黄了。后者是形容程咬金梦中学斧七十二路,醒来只记得前三十六路,其中前三斧最厉害,凡挡不住前三板斧的,只有死路一条,若三板斧失灵,程咬金便虚晃几斧,拍马便逃,以此来形容某人办事“虎头蛇尾”。但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,却也屡屡能绝处逢生,成为民间津津乐道的一员福将。
其实,这只是民间对隋唐草莽英雄的一种调侃和幽默,也是民间对名人最早的“恶搞”,历史上真正的程咬金却不是这个样子的。
程咬金,济州东阿(今山东东阿)人,史书记载为程知节。程咬金青少年时就很骁勇,善用马槊(马上长枪),而不是传说中的六十四斤八卦宣花斧。他生于隋末乱世,最初出道,可不是跑到瓦岗寨去当混世魔王,而是聚众数百,建立民团,立马横槊,保卫乡里。换句话说,程咬金当初非但没有当强盗,反而是率领乡民抗击盗贼的民团首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