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决后到流放地的服刑,称作是牢城。到了这儿,要先打一百杀威棒,这是太祖赵匡胤定下的规矩。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像他一样篡位当皇帝,收了武将的兵权,也给了官员一些优待,一般的犯罪不杀就是这种优待的体现。不过,这一百杀威棒在执行起来差别甚大,不用说打一百下,十下二十下打废一个人,五十下打死都不成为问题。所以,在这儿就出现了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的问题,使上钱,这番杀威棒就免了。既然杀威棒都可以不打,那土牢当然也不用去坐了。牢城相当于现在的劳改,不同的是他们可以成为士兵上阵打仗,所以,和牢城平行的一个单位就是兵营,长官叫做团练使。没有仗打的和平时期,囚徒也可以做一些杂役,比如朱仝,也因为长得好看,就给知府家看孩子。施恩的父亲是个管营,他就可以经常调拨一些囚徒到快活林里去。当然,能够自己独立管辖一些事情是再好不过的事情,不过,这要具备一定的机缘和条件,比如说林冲之前的那个老军,有可能是服刑时间太长,已经没有了家的联系。
当然,在这种地方有钱和没有钱是有着天壤之别的,比如说宋江,他在江州牢城里使钱像下雨,那日子当然过得惬意,不仅不用吃牢饭出杂役,还可以观景游玩请客交友。
表面看来,有钱人坐牢,远离了矛盾的纷争,放下了事务的烦扰,看似像是出了一趟差,或者是出外旅游一趟,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?毕竟,再怎么与众不同也是坐牢,“画地为牢”人都不愿意进去站着,何况是真的牢房!别说是坐牢,就一般人的感受,打官司都不是人情所愿。就《水浒传》里的官司来说,大部分都是和钱联系在一起,大大小小的官司,就是多多少少的钱,判决之前,首先拼的是钱。只不过,有钱人觉得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做事过于任性罢了。尽管如此,任性归任性,打官司却不是他们所愿。尤其是成为罪犯坐牢,总有些世事人情不看好的问题。
首先是没收财产,尤其是官员,就像宋江,老父亲要先把他出籍,就是和他断绝父子关系。根本的原因,就是在宋江牵涉官司的时候,家庭财产不受牵扯。
其次是尊严,人一旦成了罪犯,也就没有了常人的尊严。就像历史上那个周勃,有人告发他谋反,皇帝把他下狱,看守他的狱吏就来欺凌侮辱他。他出狱后发出感叹,我可是曾经统领过百万大军的人呐!实际上,《水浒传》里的情况也是如此,林冲、宋江都是这样。林冲一时间拿钱慢了一点,那个差拨马上就把他骂了一个狗头淋血;戴宗对宋江说得好,像他们这种“贼配军”,在监狱管理者面前,“轻咳嗽都是罪过”,这些人想弄死他们,“就好比是拍死一只苍蝇”。有钱人虽然不至于到这种地步,但原有的爵位肯定要被剥夺,随之而来的是等级的大降,见了差拨一类的官员就必须跪拜,这种尊严绝对是钱买不来的。尤其是在押解途中,脸上带着一个金印,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也可以骂上一句“贼配军”!不是说花了钱可以把枷锁除去吗?这也不假,但这是有条件的,在人烟闹市,枷锁是必须戴的,就像林冲,在柴进庄上和洪教头比武,就是带着枷锁。还有在交接过程中,也必须是戴着枷锁,比如说朱仝。用宋江的话说,这是朝廷的法度,坏不得!脸上带着金印,时不时的要戴着枷锁出现在人面前,见着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就要下跪,有谁会愿意当这样的罪犯?